连续两年登顶自集尘第一!追觅吸尘器如何让沉寂的赛道 “活” 过来?

2025-10-23 17:01:46   |   棠糖   |   575

追觅吸尘器,这个入局自集尘赛道没几年的品牌,销售额连续两年登顶行业第一。

一度沉寂的吸尘器赛道,被 “自动集尘” 这个点重新点燃。而追觅吸尘器的突围,更像一则关于 “读懂用户” 的故事 —— 当大家还在比拼 “吸力多少 Pa” 时,它先看到了消费者倒尘时捂鼻子的动作、清理滤网时沾一手灰的无奈。它用一场 “体验革命”,把人们对吸尘器的期待,从 “吸得干净” 拉到了 “用得省心”。

连续两年登顶自集尘第一!追觅吸尘器如何让沉寂的赛道 “活” 过来?

不拼参数,拼 “让人少动手”

如果你问家里有吸尘器的人 “最烦什么”,答案大概率很一致:倒尘。

倒尘袋时,粉尘飘得满厨房都是,刚擦的台面又落一层;养宠家庭清理时,毛发缠在滤网里,得用手一点点揪出来;过敏体质的人更犯怵,每次清理都得戴两层口罩,生怕触发鼻炎。可过去几年,行业似乎没太在意这些 “小麻烦”—— 外资品牌攥着气旋技术的老本行,国产品牌扎堆在中低端市场打价格战,执着于参数“内卷”,却没人解决 “吸完之后怎么办” 的问题。

追觅吸尘器没走 “堆参数” 的老路,而是把功夫花在了 “让用户少碰一次灰尘” 上。它的自集尘不是简单加个尘袋,而是一套从 "集、存、洁、控" 的完整方案:直立尘杯里的双风道技术,能造出类似龙卷风的气流,吸进去的灰尘、毛发不会堵在路口,10 秒就能把尘杯清空;3L 的抗菌尘袋够装 100 天的灰,不用每周倒一次;更贴心的是,尘袋里加了银离子,连滤网都带等离子杀菌,家里有宝宝或宠物的人,不用再担心倒尘时的细菌问题。

这些技术背后,是追觅吸尘器藏了多年的 “家底”——自研的20 万转每分钟的高速马达,能把地毯深处的宠物毛团吸出来;无数轮仿真算法迭代优化下的气流路径,避免了吸进去又缠住的尴尬。不用倒尘、不用洗滤网、不用担心二次污染,这些 “不用做” 的事,比 “吸力多强” 更让人心动。

从 “看不见” 到 “不用管”,重构体验

真正让消费者买单的,是追觅吸尘器解决了那些 “说不出口的麻烦”。

比如 “看不见的灰”—— 很多人擦完地总觉得还有尘,却不知道在哪。追觅吸尘器通过140°广角绿光显尘系统,对着沙发缝隙、床底一照,平时藏着的饼干碎、猫毛絮瞬间现形,“清没清干净,一眼就知道”。

再比如养宠家庭的 “毛发噩梦”—— 普通吸尘器吸完毛发,滚刷上缠得像毛线球,得用剪刀剪。追觅吸尘器首创的灵鲨主动割毛技术,会主动拦截和梳理毛发,并将其切断,彻底摆脱毛发缠绕问题。

连基站都透着 “懒人的友好”:磁吸式设计,不用费劲对齐,吸尘器放上去就自动充电、自动集尘;换尘袋时不用碰袋子本身,一拉就能密封,手不会沾到灰。

不是技术赢了,是懂用户赢了

追觅吸尘器的崛起,不仅是自己卖得好,更让整个自集尘赛道有了新的活力。

推动该细分领域从0.6% 到17.1%的跨越式增长之外,它还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升级:以前自集尘没有统一标准,现在大家都开始跟着 “以用户体验为核心” 的方向走,行业主流品牌也陆续推出类似产品,赛道不再是一家独大,而是形成了 “比谁更懂用户” 的良性竞争。

追觅吸尘器能登顶,是它摸透了清洁电器的本质 —— 不是 “工具”,而是 “帮人省事的伙伴”。

追觅科技每年把 10% 的营收投进研发,这种对科技创出新的重视也渗透到了追觅吸尘器的发展中。目前,追觅吸尘器已申请专利921个,授权618个,而这些专利都直击用户痛点。

如今再看吸尘器赛道,已经不是 “沉寂” 的模样:消费者买吸尘器时,会主动问 “有没有自集尘”“能不能杀菌”;品牌们比拼的,也从 “吸力” 变成了 “体验”。追觅吸尘器的故事证明,唤醒一个赛道的从来不是炫酷的技术,而是读懂人心的细节。毕竟,能让人们 “少动手、少烦心” 的产品,永远有市场。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等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发送相关信息至bireading@163.com,本站将会在48小时内处理完毕。

连续两年登顶自集尘第一!追觅吸尘器如何让沉寂的赛道 “活” 过来?

2025-10-23 17:01:46 浏览量: 575 作者: 棠糖

追觅吸尘器,这个入局自集尘赛道没几年的品牌,销售额连续两年登顶行业第一。

一度沉寂的吸尘器赛道,被 “自动集尘” 这个点重新点燃。而追觅吸尘器的突围,更像一则关于 “读懂用户” 的故事 —— 当大家还在比拼 “吸力多少 Pa” 时,它先看到了消费者倒尘时捂鼻子的动作、清理滤网时沾一手灰的无奈。它用一场 “体验革命”,把人们对吸尘器的期待,从 “吸得干净” 拉到了 “用得省心”。

连续两年登顶自集尘第一!追觅吸尘器如何让沉寂的赛道 “活” 过来?

不拼参数,拼 “让人少动手”

如果你问家里有吸尘器的人 “最烦什么”,答案大概率很一致:倒尘。

倒尘袋时,粉尘飘得满厨房都是,刚擦的台面又落一层;养宠家庭清理时,毛发缠在滤网里,得用手一点点揪出来;过敏体质的人更犯怵,每次清理都得戴两层口罩,生怕触发鼻炎。可过去几年,行业似乎没太在意这些 “小麻烦”—— 外资品牌攥着气旋技术的老本行,国产品牌扎堆在中低端市场打价格战,执着于参数“内卷”,却没人解决 “吸完之后怎么办” 的问题。

追觅吸尘器没走 “堆参数” 的老路,而是把功夫花在了 “让用户少碰一次灰尘” 上。它的自集尘不是简单加个尘袋,而是一套从 "集、存、洁、控" 的完整方案:直立尘杯里的双风道技术,能造出类似龙卷风的气流,吸进去的灰尘、毛发不会堵在路口,10 秒就能把尘杯清空;3L 的抗菌尘袋够装 100 天的灰,不用每周倒一次;更贴心的是,尘袋里加了银离子,连滤网都带等离子杀菌,家里有宝宝或宠物的人,不用再担心倒尘时的细菌问题。

这些技术背后,是追觅吸尘器藏了多年的 “家底”——自研的20 万转每分钟的高速马达,能把地毯深处的宠物毛团吸出来;无数轮仿真算法迭代优化下的气流路径,避免了吸进去又缠住的尴尬。不用倒尘、不用洗滤网、不用担心二次污染,这些 “不用做” 的事,比 “吸力多强” 更让人心动。

从 “看不见” 到 “不用管”,重构体验

真正让消费者买单的,是追觅吸尘器解决了那些 “说不出口的麻烦”。

比如 “看不见的灰”—— 很多人擦完地总觉得还有尘,却不知道在哪。追觅吸尘器通过140°广角绿光显尘系统,对着沙发缝隙、床底一照,平时藏着的饼干碎、猫毛絮瞬间现形,“清没清干净,一眼就知道”。

再比如养宠家庭的 “毛发噩梦”—— 普通吸尘器吸完毛发,滚刷上缠得像毛线球,得用剪刀剪。追觅吸尘器首创的灵鲨主动割毛技术,会主动拦截和梳理毛发,并将其切断,彻底摆脱毛发缠绕问题。

连基站都透着 “懒人的友好”:磁吸式设计,不用费劲对齐,吸尘器放上去就自动充电、自动集尘;换尘袋时不用碰袋子本身,一拉就能密封,手不会沾到灰。

不是技术赢了,是懂用户赢了

追觅吸尘器的崛起,不仅是自己卖得好,更让整个自集尘赛道有了新的活力。

推动该细分领域从0.6% 到17.1%的跨越式增长之外,它还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升级:以前自集尘没有统一标准,现在大家都开始跟着 “以用户体验为核心” 的方向走,行业主流品牌也陆续推出类似产品,赛道不再是一家独大,而是形成了 “比谁更懂用户” 的良性竞争。

追觅吸尘器能登顶,是它摸透了清洁电器的本质 —— 不是 “工具”,而是 “帮人省事的伙伴”。

追觅科技每年把 10% 的营收投进研发,这种对科技创出新的重视也渗透到了追觅吸尘器的发展中。目前,追觅吸尘器已申请专利921个,授权618个,而这些专利都直击用户痛点。

如今再看吸尘器赛道,已经不是 “沉寂” 的模样:消费者买吸尘器时,会主动问 “有没有自集尘”“能不能杀菌”;品牌们比拼的,也从 “吸力” 变成了 “体验”。追觅吸尘器的故事证明,唤醒一个赛道的从来不是炫酷的技术,而是读懂人心的细节。毕竟,能让人们 “少动手、少烦心” 的产品,永远有市场。

,

Copyright ©2018 铋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5170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16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