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PROFROID用CO2制冷方案给出答案 从工业废气到黄金冷媒
在全球碳中和浪潮的推动下,制冷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曾经被视为工业废气的二氧化碳,如今凭借其环保、高效、安全的特性,成为制冷剂技术领域的“黄金冷媒”。而在这场技术革新中,中国企业正从追随者转变为引领者,通过“技术并购+本土创新”的双轮驱动,重塑全球暖通行业的竞争格局。
4月26日,PROFROID全球品牌发布会在乌镇举行,标志着这一欧洲制冷技术巨头正式以海尔旗下品牌的身份进军中国暖通市场。PROFROID并非新面孔,早在1961年,它便在欧洲成立,并凭借CO₂制冷技术在全球冷藏冷冻领域占据重要地位。2024年,海尔智家完成对开利商用冷冻业务的并购,PROFROID随之纳入海尔品牌矩阵,成为其拓展绿色制冷技术的重要支点。
此次发布会上,PROFROID中国区暖通总经理张新刚透露,品牌已整合欧洲40余项CO₂专利技术和海尔暖通创新成果,推出多联机、热泵及集成机房三大新品方案。这些产品不仅在冷热效率、稳定性、智能控制等方面实现突破,更将CO₂技术的应用场景从传统的冷冻冷藏拓展至中央空调、商业建筑及工业领域,推动中国暖通行业向低碳化迈进。
从“工业废气”到“黄金冷媒”:CO₂技术的逆袭之路
在传统观念中,二氧化碳常被视为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但在制冷领域,它却展现出惊人的潜力。相较于传统制冷剂,CO₂不仅臭氧消耗潜能值(ODP)为零,全球变暖潜能值(GWP)仅为1,远低于主流制冷剂,而且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能效比。此外,CO₂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使其成为绿色制冷技术的最佳选择之一。
PROFROID早在2018年就成为全球首个交付10,000台CO₂机组的制造商,2025年预计交付量将突破24,000台。在中国,其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通过跨临界CO₂热回收方案打造亚洲最大人工冰面,年节电量达200万度,并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一案例不仅验证了CO₂技术的成熟度,也为中国大型场馆的绿色改造提供了范本。
过去,CO₂制冷技术的核心专利主要掌握在欧美日企业手中,大金、PROFROID等品牌在商用冷冻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随着海尔对PROFROID的整合,中国企业开始在全球绿色制冷赛道占据更主动的位置。
PROFROID的加入,不仅让海尔在CO₂制冷技术上迅速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更使其具备了从冷冻冷藏到暖通空调的全场景解决方案能力。目前,PROFROID已与山姆、罗森、麦德龙等国际连锁品牌建立深度合作,未来,随着其在暖通领域的持续发力,中国企业在全球制冷市场的话语权将进一步增强。
绿色经济新未来:技术、市场与政策的协同效应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下,各国对高GWP制冷剂的限制政策日趋严格,CO₂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迎来爆发期。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暖通空调市场,正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引进和本土创新,加速绿色制冷技术的普及。
PROFROID的中国化进程,不仅是单一技术的落地,更代表着中国企业在全球绿色经济中的角色转变——从技术引进者到标准制定者。随着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心脏”在全球跳动,中国品牌正在书写一个全新的产业故事:在环保与商业的双重驱动下,以创新技术引领行业变革,最终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这场围绕CO₂制冷技术的绿色革命,早已超越单纯的市场竞争,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而中国企业,正站在浪潮之巅,以技术实力和市场洞察,推动这场变革走向更深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