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探测器传回太空自拍照,NASA火星任务迈出关键一步

2025-11-26 18:12:19   |   文白不白   |   1584

11月24日,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其火星探测任务ESCAPADE(逃逸与等离子体加速和动力学探测器)在发射约一周后,成功拍摄并传回了首批两张“太空自拍照”,标志着这项雄心勃勃的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其中一艘ESCAPADE探测器在11月21日启动了搭载的可见光与红外观测系统(VISIONS)相机,将镜头对准自身,捕捉到了在浩瀚太空中展开的太阳能板部分结构。这些看似简单的图像,却承载着重要的工程意义——它们证实了相机系统在严酷太空环境下的正常运行,为后续科学观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NASA专家从这些影像中看到了更大的科学潜力。可见光相机展现出的灵敏度,预示着未来在火星轨道上拍摄极光现象成为可能;而红外相机则被寄予厚望,将在任务抵达火星后,专门用于研究火星表面材料随昼夜交替和季节变迁而产生的温度变化规律。

与此同时,另一艘探测器也完成了它的首次拍摄尝试。尽管由于镜头朝向深邃的宇宙空间,所获图像几乎全黑,但这次成功的设备测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ESCAPADE双探测器由火箭实验室精心打造,于11月13日搭乘蓝色起源的新格伦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太空军基地腾空而起,开启了前往红色星球的漫长旅程。按照精心设计的飞行路线,这对探测器将首先进入一条特殊的“滞留轨道”,围绕距离地球约100万英里的拉格朗日L2点运行。在这个宇宙中的平衡点上,它们将于2026年11月借助地球引力实现“引力弹弓”效应,获得足够动能飞向最终目的地——火星。

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预计在2027年9月,这两个太空探险者将抵达火星轨道,开始它们的主要科学使命。ESCAPADE任务的核心科学目标,是深入研究来自太阳的太阳风与火星环境的复杂相互作用。这些以每小时约100万英里速度运动的带电粒子流,被认为是驱动火星大气逃逸的关键因素。

通过精确测量这一过程,科学家希望解开火星从一个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温暖湿润世界,演变成如今寒冷干燥星球的奥秘。这项研究不仅关乎火星的过去,也可能为理解系外行星的宜居性提供重要参考。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图片等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发送相关信息至bireading@163.com,本站将会在48小时内处理完毕。

双探测器传回太空自拍照,NASA火星任务迈出关键一步

2025-11-26 18:12:19 浏览量: 1584 作者: 文白不白

11月24日,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其火星探测任务ESCAPADE(逃逸与等离子体加速和动力学探测器)在发射约一周后,成功拍摄并传回了首批两张“太空自拍照”,标志着这项雄心勃勃的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其中一艘ESCAPADE探测器在11月21日启动了搭载的可见光与红外观测系统(VISIONS)相机,将镜头对准自身,捕捉到了在浩瀚太空中展开的太阳能板部分结构。这些看似简单的图像,却承载着重要的工程意义——它们证实了相机系统在严酷太空环境下的正常运行,为后续科学观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NASA专家从这些影像中看到了更大的科学潜力。可见光相机展现出的灵敏度,预示着未来在火星轨道上拍摄极光现象成为可能;而红外相机则被寄予厚望,将在任务抵达火星后,专门用于研究火星表面材料随昼夜交替和季节变迁而产生的温度变化规律。

与此同时,另一艘探测器也完成了它的首次拍摄尝试。尽管由于镜头朝向深邃的宇宙空间,所获图像几乎全黑,但这次成功的设备测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ESCAPADE双探测器由火箭实验室精心打造,于11月13日搭乘蓝色起源的新格伦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太空军基地腾空而起,开启了前往红色星球的漫长旅程。按照精心设计的飞行路线,这对探测器将首先进入一条特殊的“滞留轨道”,围绕距离地球约100万英里的拉格朗日L2点运行。在这个宇宙中的平衡点上,它们将于2026年11月借助地球引力实现“引力弹弓”效应,获得足够动能飞向最终目的地——火星。

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预计在2027年9月,这两个太空探险者将抵达火星轨道,开始它们的主要科学使命。ESCAPADE任务的核心科学目标,是深入研究来自太阳的太阳风与火星环境的复杂相互作用。这些以每小时约100万英里速度运动的带电粒子流,被认为是驱动火星大气逃逸的关键因素。

通过精确测量这一过程,科学家希望解开火星从一个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温暖湿润世界,演变成如今寒冷干燥星球的奥秘。这项研究不仅关乎火星的过去,也可能为理解系外行星的宜居性提供重要参考。

,

Copyright ©2018 铋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5170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1633号